为什么_存储干细胞_选择最佳技术方案
- 国内干细胞公司排名前十
- 2025-10-12 02:27:48
- 3
本
文
摘
要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干细胞保存技术的原理。这个过程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在极低的温度下,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物学活动几乎完全停止,从而实现细胞的长期“休眠”保存,并在需要时能将其安全、有效地“唤醒”恢复活力。
下面我们分步拆解其技术原理和关键环节:
一、 核心科学原理:低温生物学
干细胞保存的基础是低温生物学。其基本原理是:
- 常温问题:在常温下,细胞会持续进行新陈代谢,逐渐衰老、死亡。在水中也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变质。
- 低温抑制: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如-130℃以下),细胞内的所有物理和化学活动都会降到极低的水平,细胞处于一种“代谢暂停”或“生命悬停”的状态。这样,细胞就不会衰老、分化或死亡,可以理论上无限期保存。
- 关键温度点:-130℃ 被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此温度以下,细胞内的水分子不再形成冰晶,而是进入一种类似玻璃的非晶体固态,对细胞无害。
二、 干细胞保存的关键技术步骤
为了实现安全的“生命悬停”,整个流程需要精密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 采集与分离
- 采集:从特定来源(如新生儿脐带血、脐带组织、脂肪、牙髓等)获取含有干细胞的样本。
- 分离: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将我们需要的目标干细胞(如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从红细胞、血浆等其他成分中分离纯化出来,提高干细胞的浓度和纯度。
2. 程控降温
这是最关键、技术含量最高的步骤之一。其核心目的是防止细胞内冰晶的形成。
- 为什么不能直接冷冻? 如果直接将细胞放入液氮(-196℃),细胞内的水分会迅速形成尖锐的冰晶,这些冰晶会像无数根针一样刺破细胞膜和细胞器,导致细胞死亡。这被称为“冰晶损伤”。
- 如何解决? 采用“程控降温仪”,将细胞的温度以每分钟下降1℃左右的精确、缓慢的速度进行降温。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的水分会慢慢渗透到细胞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
3. 添加冷冻保护剂
这是与程控降温相辅相成的关键措施。
- 作用:冷冻保护剂(如二甲亚砜 DMSO、甘油等)是一种能降低水点冰、增加溶液粘稠度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渗透到细胞内,替代部分水分,使细胞在冷冻时不易形成冰晶,而是形成一种无害的“玻璃态”固体。
- 类型:
- 渗透性保护剂(如DMSO):能进入细胞内部。
- 非渗透性保护剂(如蔗糖):留在细胞外部,帮助平衡渗透压,防止细胞在降温和复苏过程中因水分进出而过度膨胀或萎缩。
4. 长期冻存
当细胞通过程控降温达到足够低的温度(通常先降到-80℃左右)后,会被转移至长期储存环境中。
- 储存容器:专门设计的液氮罐。
- 储存温度:-196℃ 的液氮环境,或液氮蒸气环境(约-150℃至-196℃)。这个温度远低于-13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能确保细胞代谢活动完全停止,并稳定保存在玻璃态。
- 安全措施:液氮罐有自动补液系统和温度监控报警系统,确保温度恒定。样本信息有严格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管理系统,避免混淆。
5. 复苏
当需要使用时,将干细胞“唤醒”的过程。
- 过程:快速将冷冻袋或冻存管从液氮中取出,立即放入37℃-40℃的恒温水浴锅中,在1-2分钟内迅速解冻。
- 原理:快速复苏可以减少在解冻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细小冰晶(重结晶)对细胞的损伤。
- 后续处理:解冻后,需要尽快通过离心等方法洗去对细胞有毒性作用的冷冻保护剂(如DMSO),然后将纯净的干细胞重悬于合适的培养液或生理盐水中,即可用于治疗或研究。
三、 两种主要的冷冻技术
慢速冷冻法
- 即上述描述的“程控降温”方法。这是目前脐带血库等机构最常用、最成熟、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 优点:技术稳定,细胞复苏后活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细胞保存。
- 缺点:需要昂贵的程控降温设备。
玻璃化冷冻法
- 使用极高浓度的冷冻保护剂,并通过极快的降温速度(每分钟下降数千度),使细胞内的水直接转化为玻璃态,完全跳过冰晶形成的阶段。
- 优点:理论上完全避免了冰晶损伤。
- 缺点:高浓度的冷冻保护剂本身对细胞有毒性,且超快降温技术难度大,更适用于体积较小的样本(如卵子、胚胎),对于含有大量细胞的脐带血样本应用较少。
总结
干细胞保存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添加冷冻保护剂”和“程控降温”这两大关键技术,巧妙地规避了低温冷冻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冰晶损伤”,从而将干细胞安全地送入-196℃液氮的“时间胶囊”中,实现生命的长期定格。在需要时,再通过快速的“复苏”流程,将其唤醒并恢复功能。 这套严谨的流程确保了干细胞在几十年后仍能保持其最初的活性和治疗潜力。
本文由松间雾未散于2025-10-12发表在网站地图 官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gxb.mqzh.com.cn/26ceeccaf1.html